1998年,一个普通的夜晚,演播室里灯光亮得像白昼。李瑞英站在镜子前,整理着领带,指尖轻触着冰冷的话筒。墙上的时钟已经指向19:45,距离新闻联播的开播还有15分钟。这是她已经坚守了12年的节奏,每一个细节都不曾改变,时间仿佛静止,分秒不差。
突然,电话铃声打破了安静。显示屏上的号码是家里的电话号码。这个时刻的来电,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投进了她的心湖——她知道,家人从不在这个时刻打扰她。接起电话,婆婆的声音带着哽咽和惊慌:“孩子从阳台摔下去了,现在在医院抢救……”
那一瞬间,世界的声音仿佛消失了。她的手紧紧抓住话筒,指节因用力过度变得泛白,眼前不自觉浮现出儿子早上出门时挥着书包、喊着“妈妈,晚上看我画的画”的情景。急诊室的红灯,医生们忙碌的身影,担架床的滚轮声……这一切纷纷涌上心头,脚下的地板似乎瞬间变得虚无,像是掉入深渊。
门外传来了导播轻轻的敲门声:“瑞英老师,准备候场了。”她猛地回过神,目光扫过演播室内忙碌的同事。她记得台长曾说过:“这档节目,连接着千家万户的晚餐时间,也连接着世界看中国的眼睛。”临时换人需要至少20分钟,这意味着节目开播后会出现无法预料的空白,而备用稿件也被锁在保险柜里,其他主持人短时间内很难应对今晚突如其来的重大新闻。
展开剩余66%她深深吸了一口气,平静地对电话那头说:“让医生全力抢救,我直播结束就赶到。”挂断电话后,她用冷水拍打自己的脸,镜子里的她眼眶微红,但眨眼之间,又恢复了平常的镇定。
19:59:30,她站在镜头前,嘴角勾起标准的微笑,声音如常平稳:“观众朋友们,晚上好。”这声音清晰、沉稳,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。30分钟的播报中,她如往常一样,语速稳定在每分钟300字,停顿的间隙控制得恰到好处。没有人能从她的眼神里看出,她的心脏正被无形的压力紧紧捏住。
20:30,最后一句“谢谢收看”落下,她摘下耳机,迅速朝演播室外走去。高跟鞋在走廊里发出急促的响声,同事们只看到她眼角微红,却没有说什么。车窗外的霓虹灯急速倒退,她紧紧攥着手机,指尖不由自主地摩挲着儿子照片上的每一处细节。
当她推开急诊室的门,消毒水的刺鼻气味几乎让她窒息。病床上的小儿子身上缠满了纱布,额头的血迹从白纱布中渗出,手背上插着输液针。微弱的声音从病床上传来:“妈妈……”那一声如针般刺入她的心脏,所有的坚强瞬间崩塌。她扑上去紧紧抱住儿子,积压了两个小时的眼泪终于涌出,泪水在空荡的病房里回荡。
之后,有人问她,那30分钟是怎么撑过来的。她望着窗外的夕阳,轻声说道:“就像走钢丝,手里攥着的不是平衡杆,而是千万双眼睛的信任。”
这份冷静的坚守,让她多年后仍被人谈论。可是那些批评她不配做母亲的声音中,没人知道她深夜抱着儿子的病历本,在医院走廊里徘徊的模样;没人见过她在备稿时,总会在台本的角落画上一个小小的太阳,那是儿子最喜欢的图案。
28年的职业生涯,她见过无数次日出。清晨四点的化妆间,深夜十一点的审稿桌,稿纸上的批注密密麻麻,每一个标点都经过深思熟虑。退休那天,她清理桌面,从抽屉里翻出一张泛黄的画——画里,歪歪扭扭的太阳下,一个扎着马尾的女人牵着一个小男孩的手,画的背面是稚嫩的字迹:“妈妈不生气,我会乖乖等你回家。”
那一天,这位在镜头前从未失态的主持人,面对着那张画,哭了很久。她用一生证明,专业从不是冷漠的铠甲,而是将软肋深藏在心底,将责任担在肩上的勇气。当个人的悲欢与千万人的期待交织,她选择了站在聚光灯下,让每一秒的坚守,都成为时代记忆里不可磨灭的印记。
发布于:江西省网眼查-免费配资-配资平台官网网址-好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